top of page

再携父辈乡愁行

周宓


一位朋友给我发来了关于“海宁盐官观潮景区”的消息。难得他在嘉兴市旅行时,还能想起远在地球另一端的我,实在令人感动。文章第一段写道:“盐官是一座千年古城,也是世界闻名的观钱塘江潮的圣地。钱塘江潮又称海宁潮。自古以来,天下奇观钱塘潮以其独特壮美而闻名。盐官观潮公园及大缺口、老盐仓等周边地区是观赏天下奇观钱塘潮的最佳地点。”



西湖景色
西湖景色

我生在台湾,长在台湾,在美国已居住三十年。我的祖籍是浙江海宁盐官。虽然从小就听父亲讲述钱塘江大潮的奇观与壮观气势,也在电视上看过,但从未亲眼见过。能亲眼目睹,实在是一件撼动人心的事情。


2006年,我第一次飞往中国,参加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的第九届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议。趁着开会,我与从未谋面的表姐、两位表哥及其家人见了面,并去了母亲的家乡松江泗泾镇。感谢他们的热情款待,他们开车带我到苏州和杭州作了短途游览。在沪杭高速公路上,我远远看到了海宁皮革城的大型广告牌,心跳加速。那是我父亲的故乡,是他渴望却永远无法回去的故乡。他在其著作《易经讲话》的序言中,表达了未能为母亲奔丧的深深遗憾。


怀揣着父亲的哀愁,我因行程紧张无法赶回故乡,只能遥望海宁致意。我们一行人去了杭州,游览灵隐寺,泛舟西湖,从“三潭印月”绕到“雷峰夕照”半岛,途经“柳浪闻莺”所在的西湖区域。然后我们去楼外楼吃了饭。接着参观了浙江省博物馆,欣赏了有六七千年历史的良渚文物。这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。许多玉器已变成灰白色,这与我们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相印证,从而加深了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。


当我们路过西泠印社时,只是走马观花便离开了。十年后,我依然后悔当年路过印社大门却未能入内探寻宝藏。


2007年,我在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做研究时,偶然看到西泠印社的书刊,并看到了我祖父的名字——周承德。原来他是印社的创始成员之一。


西泠印社园林的标志性建筑是“华严经塔”。塔呈八角形,十一层,白石砌造,每两层刻有飞檐,檐角悬挂风铃。它矗立在西泠印社后孤山的山顶上。塔上有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金农书写的《金刚经》石刻、海宁周承德书写的《华严经》以及我祖父的好友弘一法师(即李叔同)书写的《西泠华严塔写经题偈》。那天我本有机会亲眼见到祖父的墨宝,却失之交臂。真是遗憾!


自从我成功通过高考进入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系后,我便抽空学习了我向往已久的书法、绘画和篆刻。每当我在灯下练习书法时,父亲总会叹着气对我说:“只有你继承了祖父的爱好。”那时我才得知,祖父曾留学日本,毕业于早稻田大学。他不仅是杭州盐务小学校长,还是当时杭州许多重要寺庙和商号匾额的题写者。我想他也算是民国初年一位有名的书法家了。


祖父曾带父亲去杭州游玩,并给他买了一辆玩具汽车。这件事常常萦绕在父亲心头,他常对我和弟弟说起,言语间充满对祖父的敬仰,难以言表。因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家里都弥漫着煎中药的气味,他和祖父再也没有机会一同玩耍了。父亲十岁丧父,尝尽了家道中落的艰辛。所幸已出嫁的姐姐如母亲般支持他,他才得以考入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。抗战初期,他投笔从戎。祖父与父亲之间短暂的缘分,现在想来仍颇觉伤感。


曾有朋友问我,家里是否有祖父的书法作品。连父亲都没有一件祖父的墨宝,更何况我这个孙辈。自从互联网发展起来,我有时会在画廊拍卖中看到祖父的书法出现,也曾尝试竞标,但往往力不能及。


如今孩子们已长大成人,出国旅行相对容易些。我想这次我一定要再次带着父亲的乡愁上路。去拜访那次只是匆匆路过的西泠印社。去海宁看看,去观赏父亲曾目睹过的汹涌波涛。


西泠印社
西泠印社

【附2016年6月5日浙江日报来信】


周宓女士:您好!


我是浙江日报海外版的主编张建民。我们非常高兴收到您的稿件,非常感谢您对我们海外版的大力支持!


根据您的稿件描述,得知您出身名门,是我们浙江名人周承德先生的孙女,非常高兴,也很荣幸认识您!


您的故乡盐官,是历史上观钱塘潮最好的地方。正是钱塘潮起时,唐代曾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,晚年居住洛阳故乡香山,最念念不忘的就是在杭州为官三年,所以在临死前写下了流传一千多年的《忆江南》词:江南忆,最忆是杭州。山寺月中寻桂子,郡亭枕上看潮头。何日更重游?。希望您有时间带着您父亲的乡愁回到

故乡。观观潮,赏赏美景,品尝一下故乡的美食,呼吸故乡的空气,一定会让您更思念故乡!欢迎您回故乡来!来时可以联系我!


浙江日报海外版主编:张建民


【附录】


我记得在哪里见过您祖父的书法,但记不清具体地方了。我查了一下资料。您的祖父周承德(1877~1935),字佚生,亦作轶生、轶翁、铁生、铁翁、观无居士。海宁盐官人。自幼爱好书法,十六岁应科举考试,中秀才。


后东渡日本留学,先入成城学校预备。深受校长、书法大家犬养毅的赏识,后考入早稻田大学博物系。大约于清光绪二十六年(公元1900年)前后回国,受聘为杭州求是书院教员。后书院改为浙江高等学堂,又曾在优级师范学堂、第一师范学堂等校任教。除博物外,也曾教授数学和书法。曾参加文学团体南社,是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,并曾出任社长。与柳亚子、邵力子、苏曼殊、马一浮、张宗祥、李叔同、经亨颐等人均有交往。承德痴迷书法,每日临池不辍,寒暑无间。汉魏碑铭、唐宋法帖,临摹数十百遍,反复钻研,终得神髓,自成一家。康有为称其“浙省第一”,章太炎曾书写对联与他交换。后因校内友人星散,李叔同削发为僧,承德深感朋辈零落,世事纷扰,渐生离世之念,遂逐渐辞去教职,以卖字为生。其墨迹流传甚广,西湖周边寺庙宅院常可见其楹联屏条。浙东浙西名胜之地,也多见其擘窠大字,闻名全国。亦能以书法笔意写兰竹,笔趣盎然;亦能制印,有秦汉六朝风范。


周宓女士现为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街部研究员、世界日报记者。曾获得美国海事大学奖学金,游历十余国,并撰写《海事大学百日》记录经历。另出版有《庄子的世界》、《艺园小龙的天下》等书。曾获台湾新生报与新闻局合办“关怀征文比赛”优等奖。获天下文化大陆举办“星云模式的人间佛教”征文比赛社会组三等奖。2015年获颁艾丁根研究奖学金,以“皇家橡树基金会学者”身份赴英国,研究不同历史阶段的城堡古宅及贵族艺术收藏。

留言


Website icon.png

 

关于我们

 

中美文化经贸交流+华人社区服务+多媒体传播。秉持“文化连接世界,艺术融通中美”的宗旨,立足圣路易斯,服务华人社区,沟通主流社会。致力于推动中美在文化、教育、艺术和商业等多个领域的民间交流与合作,专注中华品牌的海外推广。架起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之桥。

 

发现文化的力量,讲述属于你的故事。文化无界,交流无限。让每一个声音都被听见。

 

联系我们: stlweekly77@gmail.com

QR Code.png
bottom of page